现在很多孩子患有矮小症,尤其是那些个子不高的父母。他们担心他们的孩子会继承遗产。矮小症的频繁发生也引起了父母的注意。然而,一些家长仍然认为矮小症就是矮小症,无法区分矮小症和矮小症。今天,让我们来学习矮小症和矮小症的区别。
1.表现特点:首先,矮小症一般是:如果是同一班级、同性别、同年龄的孩子,自己的孩子是矮的,或者孩子每年的身高增长小于5厘米,此时应认为孩子患有矮小症和生长障碍。矮小症是指儿童身高低于标准身高30%或以上,成人矮小症患者身高低于1m 2。这种情况被称为矮小症。
2.病因:另外,矮小症和矮小症的病因也不同。一般来说,除了家族遗传因素外,矮小症患者更多的是由内分泌疾病引起的矮小症,其中大部分是由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引起的矮小症。
矮小症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原发性的,另一个是继发性的。原发性矮小症的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它与染色体和遗传因素有关。继发患者主要是由肿瘤感染或其他疾病因素引起的下丘脑-垂体异常所致。
矮小症与矮小症的大区别在于,矮小症大多是由内分泌疾病引起的现象,而矮小症是由遗传和遗传因素引起的生长激素内分泌不足引起的疾病。只要我们知道原因是什么,我们就可以了解病因并开出正确的药物。矮小症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身体,还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家长们一定要注意。越早干预和治疗矮小症,对儿童越好。
对矮小症的判断取决于年龄、性别和种族。如果低于正常人群平均身高的两个标准差,则可诊断为矮小症。例如,一岁儿童的正常身高是75厘米,而患有矮小症的儿童的身高只有50厘米。如果不是一个孩子在同样的条件下,那是无法比较的。如果发现儿童痴呆,应尽快进行干预治疗,到专门医院检查促性腺激素、骨骼发育、骨骼成熟、大脑发育等情况。早期治疗效果更佳。
每个孩子都有个体差异,生长发育的曲线速度也不同。通过标准数据引用也会有错误。因此,定期检测孩子的身高变化并观察其生长速度。如果发现孩子低于正常水平,有必要怀疑是否有生长障碍。
0~3岁:是生命中生长快的时期,平均身高7厘米/年;
3~9岁:生长速度相对稳定,平均每年生长约5厘米;
9~15岁:高度生长的后阶段,平均年长约6cm。